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时间:2024-02-22 10:36:52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但愿人长久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1   说教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深远意境,字里间流露出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谴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介绍了苏轼创作的原因,即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第二段(第四至五自然段),具体描绘词的意境。第三段(第六自然段):写诗人低声吟诵新作〈水调歌头〉,交代词作已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学习“文包诗”写法。c、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b、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词、文、图的对照,讨论交流和反复诵读,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说教法与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者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但愿人长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筛选学生的疑问,突出情感变化,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情感变化的词语。例如:“思念”、“埋怨”、“宽慰”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2. 学法指导: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复习旧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浩月当空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思念 埋怨 宽慰

二、细细品读,体味领悟。

1、让学生迅速读课文,分别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2 )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课”,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2)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

4。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5。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学生齐读: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想到这儿,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常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

四、指导背诵第4-6段

五、课外延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这两句也成了千古名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还有:

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有岂在朝朝暮暮”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六、作业设计

1、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

2、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准备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思念(心绪不宁)埋怨 宽慰

重亲情 通情达理

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就按课文作者的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2、作业为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二课。课文采用文包诗的题材以文解诗、凭诗赏文,叙述了宋代伟大文学家苏轼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过程,描述了苏轼与弟弟 ……此处隐藏7263个字……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四、升华情感,体悟意蕴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齐诵读)

词一般都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欣赏一曲《水调歌头》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思念亲人,思念故乡”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材背景: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二)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体会理解“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含义,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能抓住句子的关键字词“无情”“偏偏”;掌握默读课文并做标记的阅读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联系上下文,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角色扮演,充分进行联想,发挥想象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境,体会苏轼的情感发展变化过程,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2.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词作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词作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说教法

1、苏轼的这首词,语言精练,丰富。在课堂中,我和学生一起读读、背背,感受其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苏轼把思念、埋怨、宽慰等复杂心理活动转化为对美好生活祝愿的表达方式及情感;课后,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词,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进一步理解词作所蕴含的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2、教学时,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抓住“思念”一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法

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苏轼当时的心理活动。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本,边看、边读、边想、边问、边说,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理解苏轼“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情感变化,领略词作的意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观察书中插图人物和那首古诗,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谁吗?随着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苏轼和他的词,并出示课文中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久,千里共婵娟。”接着设下疑问:九百多年前,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呢?文中引用的这两句又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板书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认熟生字初读课文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接着出示生字并组词,领读,让学生读熟。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培养他们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直奔重点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包诗课文,总结出这一类课文的共同特点:通过文本内容解释所引用的诗句。

先学习1—3自然段,说说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

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并讨论这一段提到哪些事物?月圆月缺是不是遂人所愿?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在学生找出“无情、偏偏”等词后,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而理解“埋怨”一词。

让学生做“眼睁睁”这个动作,知道“睁”字跟眼睛有关,所以用“目”字旁,表义,右边表音,进行生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以此过渡,顺利地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引导他们理解“宽慰”的。

为了让学生理解苏轼为什么最后又变得“宽慰”,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佳节时刻,家中亲人因工作等原因与家人无法团聚,那种思念是不是就是这样?此事古难全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亲人朋友之间应该如何互相鼓励、善待彼此呢?请学生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利地理解了“婵娟”的意思。

之后,师生合作把对名句的理解作一个梳理:老师读一句名句,学生读相关的课文句子,再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吟诵所引用的两个名句,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真正理解词作所蕴含的。

最后,让学生围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那时还会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不能与亲人团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美好、团圆的象征,也是人们相思的寄托。明月触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吗?

课件出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五、说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完成配套练习。

2.背诵课文4~6自然段。

3.充分利用互联网,至少搜集三首其他关于月亮的诗词。

六、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其用意就是让学生更易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学生来说,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学习引用的诗词,然后在与文本部分对比,在对比中借鉴、提高,真正培养学生的诗词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