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1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
难点: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
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
1、导入(约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
朗读:
(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2)齐读课文,掌握文意。
(文言文的朗读十分重要,读通全文,才能为理解文意作好铺垫。)
3、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1)简单提点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迅速带过)
(2)抽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分别讲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同时,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更正讲解,运用多媒体显示每部分的相应图片,加深印象。
(5)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
(6)让学生自主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3、句段赏析(约7分钟)
(1)首先,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
(2)全班背诵全文。(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4、文章研读
(1)讨论以下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室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
5、拓展
抽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6、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未来蓝图。
(2)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全文。
五、说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
总括全文
(在讲课的同时展示出来;概况在讲文意中展示,根本特征在课文研读时展示)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2一、说教材
《大道之行也》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礼记》二则中的一篇。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而这篇文章,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在七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学习文言文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郑智华的一首歌《大同世界》引出课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而且可以用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 ……此处隐藏3755个字……本特征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5一、 授课班级:
八年级(上)
二、 授课时间:
20xx年5月31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五、学习时间:
十分钟
六、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找出不懂的词句,课堂发问。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展示一幅和平宁静的社会图片,引入课文——大同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解疑时刻
解答学生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懂字词句。
(三)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四)分析大同社会特征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互相帮助的图片,就图片深入分析课文,扩大和补充课文。
2、“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一幅婚嫁图片(新郎是残疾人,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出与课文切合点——⑴女有归之喜;⑵废疾者,皆有所养。⑶壮有所用。(新郎身残志坚)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译文:(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大同社会的这一个特征。教师展示劳动场面的画,引导学生回答出“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的社会特征。
(五)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大同社会。尝试背诵课文。
(六) 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爱,是最重要的,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
八、教学板书
关 爱
安 大 人
居 尽
乐 其
业 同 力
物 用
尽 其
九、教学后记
1、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普遍喜欢大同社会,因此能够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很好的解决。
3、板书设计比较特别,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4、教学图片生动直观,引起学生联系课文探讨图片的兴趣。
5、导入不够简洁明白。
6、所用的图片与课文的契合性不大,有点勉强。
7、直接进入教学重点,利的是开门见山,弊的是仅仅依靠学生预习所得来展开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