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预测、调查、实验、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不过,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科学,实践运用也不尽如人意。还有少数学生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对立学生科学的意识,端正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主题是“植物的生长变化”,本单元分为八课,分别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种植凤仙花》《种子长出了根》《茎和叶》《凤仙花开花了》《果实和种子》《种子的传播》《凤仙花的一生》,按照植物自然生长的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对植物各部分的观察和探究。本单元精选了风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第二单元主题是“电路”,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电和我们的生活》《点亮小灯泡》《简易电路》《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中的开关》《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本单元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连接渐进式展开,用点亮小灯泡、搭建简易电路、探究电路中的故障、认识导体和绝缘体、探究暗箱里是怎样连接的等一些探究活动来落实电路主题,介绍电的来源、电的用途、安全用电等知识。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将己知的有关电的知识和学习期许记录下来,从第2课到第5课,用4课研究电路,目的是要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学会检测和辨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树立用电安全的意识。第7课《电路中的开关》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开关的组成以及作用,懂得开关可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和断。第8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一篇关于电路的总结课,是一节典型的科学实践课,主要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简单电路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方式看待每一个实践活动,将理性思维贯穿到整个电路概念的形成与建立过程中,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格外重视用电安全。第三单元主题是“岩石与土壤”,一共由八课组成,分别是《岩石与土壤的故事》《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粘土》《观察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岩石、土壤和我们》。本单元总体结构为总——分——总。第1课是开篇课,主要意图是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和探究意愿,为今后学习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并饱有持续探索热情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第2—4课是关于岩石(矿物)的学习,第2课是对三种主要岩石的观察描述;第3课从岩石组成的角度了解矿物的知识;第4课时动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增强实践性与趣味性。第5课是学习岩石、土壤之间的一个过渡课,将岩石和土壤建立关联。第6、7两课是对土壤的学习。第8课是总结课,将岩石、矿物与土壤之间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并且从重要资源的角度提升保护意识。本单元隶属于地球宇宙科学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岩石和土壤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一些科学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对探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提升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小学生对于岩石和土壤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研究,而对于矿物就非常陌生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主要意图是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和探究意愿,为今后学习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并饱有持续探索热情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并懂得保护这些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懂得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能通过种植、观察、记录与探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和绝缘体。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电的知识和探究喑盒里是怎么连接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电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能源,能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用电安全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知道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同时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探究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认识到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懂得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既能用图画、文字、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又能抽象概括出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乐于探究植物的奥秘,坚持对植物进行照料、观察、记录与探究。教学重难点探究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结构以及作用,懂得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电的知识和探究暗盒里是怎么连接的方法探究电路暗盒的秘密。知道用电安全的常识,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 ……此处隐藏3983个字……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人们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来自于岩石的风化,许多生产生活的原料及能源均取自于岩石和矿物;土壤则是地球生物的家园。本单元设计上,着力体现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共生发展的编写思路,即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科学实践活动,达到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相关科学概念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三、教学目标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科学概念目标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生长发育、植物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绿色开花植物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根总是向下生长。根能够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进行光和作用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到的相关信息。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乐于通过长期观察记录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能客观记录凤仙花一生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够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纳他人的观点,面对有力证据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养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长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电路”单元科学概念目标:电路是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在内的闭合回路,可以用开关来切断和闭合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容易导电。知道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源,它可以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知道电有时是非常有危险的,知道安全用电的知识。科学探究目标:组装简单的电路。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给房间设计简易的照明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激发探究电的兴趣。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岩石和土壤”单元科学概念目标岩石和土壤记录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作用的结果。土壤具有一定的成分,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岩石和土壤都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观察、实验、比较等多种方法,描述和记录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将事实与认识相关联,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能根据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对它们进行识别。会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科学态度目标欣赏岩石和矿物晶体的美。培养收集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认识到使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自然资源,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并合理开发与利用。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6、补差措施: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